广州不缺线下的二次元氛围。
以漫展来说,光是萤火虫动漫嘉年华,今年就在广州办了三场——大概也没哪座城市能说自己比广州更能办漫展了。
要说二次元商场街区,动漫星城、地王广场、正佳广场、时尚天河这些地标,也都是这一轮“老商场改造”热潮中的样板案例,足够丰富当地动漫爱好者的日常二次元生活。
但是在社交网络上,还是经常能看到广州的二次元们似乎对现状不太满足,总觉得缺了些什么。
网上相关话题下常见的梗图
这可能是因为广州的二次元线下活动,具备更多的“草根”属性,多是观众们自己在三方展会现场搞气氛,而较少有厂商官方牵头主办的活动。甚至由此孕育出比较独特的“外场”文化——就是比起场内有什么展台,大家更关注Coser和整活玩家们聚集的外场区域。
但有一些改变正在发生。
这两天在广交会展馆举办的“库洛游戏狂欢嘉年华”就不太一样。作为广州本地的游戏企业,这是库洛第一次为旗下的两款游戏《战双帕弥什》和《鸣潮》共同举办玩家节,实际上也是目前国内非常少见的以公司品牌而非单个游戏名义举办的粉丝活动。
此前嘉年华第一轮放票几乎一秒售罄,活动当天观众们则是顶着高温提前到现场排队——对于二次元线下活动而言,这样的热闹场面大家如今或许司空见惯了。
但在这些共通的表象背后,这场嘉年华还是有着不太一样的意义。
1
其实在去年夏天,库洛就为《战双帕弥什》举办过类似的玩家活动,当时还叫做“指挥官茶话会”。
活动名称听起来或许不如嘉年华气派,也不对外售票,采用的是报名抽选制。但实际上当时办的已经是一场完成度相当高的玩家节活动——现场搭建了多个互动游艺项目、有和配音演员及项目团队交流的沙龙环节、场内也有诸多官方Coser串场、与观众合影。
今年的库洛嘉年华,基本可以视作继承了去年活动举办经验的全面升级版。
最大的升级除了场地扩大到动用广交会展馆D区的两个展馆,当然要数《鸣潮》跟《战双帕弥什》合展——这被一些战双玩家形容为“带上妹妹一起”。
实际活动现场并没有给两者区分什么新旧大小。主要进行互动游艺项目的“游戏馆”,直接从中线一分为二,一边是《鸣潮》展区,另一边是《战双帕弥什》活动区;在汇集同人展位、联动品牌摊位及演出舞台的“综合馆”,也是两款游戏各匀一半,舞台表演轮番登场。
这也足够体现库洛在当下对于这两款游戏的运营态度——手心手背都是肉,一碗水端平。
但具体到展示内容来说,两者的差别还是很明显的。
《鸣潮》运营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现场展区的规划也比较直接,主要就是实景还原游戏里大家印象比较深刻的名场面。当你从漂泊者的起点出发,一路打卡今州城、乘霄山、黑海岸、拉古那,到最新的弗洛洛舞台、七丘角斗场,多半也会感慨游戏在这样一段时间里,竟然已经更新这么多版本内容。
到了《战双帕弥什》这边——游戏已经运营了六年半,如果也要把重要场景逐一搬出来,怕是整个馆都不够摆。
于是在最显眼的地方,我们便看到了“巨鲸”悬于游客们头顶的“科波菲尔海洋博物馆”。
这里得提及个背景,《战双帕弥什》在不久前更新了一个在剧情层面相当重要的版本:绝望的末世故事讲了六年多,玩家饰演的首席指挥官终于打破了僵局,将故事时间线重置到了一个更早的节点,算是吹响了逆天改命的反攻号角。
对玩家来说,则相当于就此开启二周目剧情,开始重走一些此前已经历过的重要事件,但细节和结局会有全新的走向——重演的第一个关键节点,就发生在科波菲尔海洋馆,这里的故事在3年前就“刀”过玩家们一遍。
所以在嘉年华现场布置这个海洋馆,显然是想同时唤起玩家的远近回忆,海洋馆里的放映厅和记忆画廊,起的也是相同的作用。
这一招对于战双的忠实玩家们来说应该是挺受用的。毕竟一方面战双本身更多作为动作游戏而被人熟知,而非主打剧情;
另一方面,从上面聊到的一些片段也看得出来,战双的故事铺陈与世界观展开都比较慢热,主要依托于文字而非依靠画面演出。所以一直以来,玩家都比较难去和人分享说“战双的剧情有多好”,更多时候只在小圈子内部讨论,或是自嘲“在玩一款月更电子小说”。
但至少通过这次嘉年华的现场,大家能感受到库洛也有将《战双帕弥什》的剧情,视为值得着重展示的一部分。在这个故事重启的关键节点,算是给了剧情玩家们一颗定心丸。
除了海洋馆,《战双帕弥什》展区也有通过音声、玩法内容来唤醒玩家记忆、体现剧情沉淀的剧场部分
实际上,也恰恰只有通过这样自家举办的嘉年华,而非在综合性漫展里摆个展台,才更可能向特定玩家们传达到类似这样的心声。
而玩家们也能感受到这些,给出对应的反馈。
《战双帕弥什》展区的玩家留言板
2
土生土长在广州的库洛,很早就有试着往游戏中加入粤文化要素——最具代表性的一点,《战双帕弥什》甚至有全套的粤语配音
在这次嘉年华现场,战双展区也布置了一大块以游戏中“九龙集市”为主题的互动区域。
这场景来自于游戏内的“九龙环城”章节,听名字就不难想象,主打的是“中国风赛博朋克”的概念,场景、角色和音乐都是基于一些粤文化要素创作,也是在2020年为开服还不算久的《战双帕弥什》赢得玩家们重要认可的一个版本。
不过这次现场的九龙集市不同于海洋馆,主打的并非情怀牌。
玩家们可以在这里和官方coser一起,体验拓印和漆扇这两项非遗手艺;
又或者是参与智慧答题或者跳舞毯这样的团体小游戏……
对比《鸣潮》那边以机械装置为主的互动游戏,像是“跑仓鼠轮”和“坐浴缸犬”,《战双帕弥什》这边明显偏重“人”的要素,主要是和游戏内容结合,凸显本土生活的烟火气。
单说这能给嘉年华带来多少“广州本土”风味,让从其他地区来的玩家也感受到“这就是在广州办的游戏嘉年华才能有的氛围”,目前可能还谈不上。但这毕竟是第一届活动,能有心包含这样一些要素,也算是起了好头了。
而且要是想借机会品尝一些广州本地美食的话,场内还真有发放对应的消费券。由此大概也能看到一些库洛作为本地企业的“主场优势”。
再要说这次的库洛嘉年华还有什么比较“广州”的特色,那大概就是现场的Coser真的很多,专业水准也真的很高。
许多时候,要不是Coser手上也戴着代表游客的手环、脚边就地放着挎包和伴手礼,几乎很难区分场内巡游的究竟是官方Coser,还是自发而来的观众。也足以让人感叹广州地区不愧是国内服装纺织及设计业重镇,Cos服生产加工这样的垂直领域,显然也有受其福荫,获得了相当程度的产业化发展。
若不是手环,真挺很难区分官方Coser与观众的
从这一点来说,场内的许多非Coser观众也足以用“专业”来形容。一是硬件层面带专业摄影设备的观众特别多;
包括像这样比较夸张的“打灯侠”
二是一旦一个巡游场内的Coser站定原地与人合影,立马就能有观众自发排起一条有序的队伍来“集邮”。
是真有些“二次元原地立定就是个兵”的意思了
这种“组织性纪律性”是我在其他地区的漫展很少能见到的,想来也是前面提到的广州频繁的综合漫展以及“外场COS及摄影文化”拉练出来的成果。
这次库洛嘉年华本身的整体设计,看得出也是有考虑去满足这样的本地二次元文化。
比如官方邀请的Coser数量相当多,足够确保每个活动展区都时刻能有对应角色在场,让大家手里的相机闲不下来。
大概也是因为馆内活动足够凝练足够吸引人,这次嘉年华并没有形成常引发争议的“漫展外场”,大家都更多沉浸于活动本身。
只有痛车们坚守外场
顺应本地文化的同时也带去某种改变,这可能就是一场带有“主场感”的玩家嘉年华,才有动机和能力去实现的事。
3
《战双帕弥什》和《鸣潮》在海外也办过一些类似玩家节的活动,反响很好。
这实际上也让这次库洛嘉年华受到更多国外玩家的关注——大家也都知道这是在库洛的“大本营”办的,相信它的意义和排场非同一般。
除了通过网络关注这次嘉年华的海外玩家,在现场你也不难遇见来自韩国与日本的Coser、观众,以及国外玩家跑来摆的同人摊。
来自海外的同人摊主,语言不通不影响制品被买光了
而要说这次嘉年华最特别的环节,莫过于在“综合馆”主舞台举办的两场游戏的音乐演出——毕竟这是海外活动未曾包含的。单日里的两场演出各长达1小时,由不同风格的优秀歌手到场,把玩家们最耳熟能详的游戏内歌曲演了个遍。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这次库洛嘉年华给玩家包含的伴手礼中,还贴心地包含了应援棒和一个折叠凳,可以说正是这两样“法宝”,确保了玩家们在跑完一天活动之后,仍能在散场前尽情投入到演出之中。
MVP结算
当《战双帕弥什》的表演在傍晚到达终曲《长路归航》时,整个综合馆里的观众也好、同人摊的摊主们也好,几乎都停下了手中的事情,一同合唱这首曲子,场面还是很令人动容的。
这就是综合性漫展办得再大再多,也始终无法提供的一种“全场都是自己人”的氛围。足够让到场或未到场的国内外玩家们,产生“下次还来”或是“有朝一日一定要来”的念头。
相信这样的种子,也已经通过今年的嘉年华,在足够多的库洛游戏玩家们心中埋下。
玩家们的观展后留言
活动还是第一届,现在就要说库洛嘉年华能给广州的二次元活动带来什么更广泛的影响,大概还为时尚早。但作为一家本地企业,相信库洛还是有足够的动机和理由去深耕这件事,包括从两款游戏的内容出发,在将来持续稳定地把线上线下活动都做得更好更有特色。
毕竟事到如今,当我们谈论一座城市的二次元氛围的时候,也早就不是讨论一种亚文化的发展,许多时候它更象征着一座城市的活力,代表着对于国内外年轻人的吸引力。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 首页
-
- 页 / 共页